先說背景,坐標魔都,券商從業(yè),從事基金數字化運營,由于日常工作會和券商的金融產品經理打交道,總的來說券商的金融產品經理和基金的金融產品經理有些類似,故而再此介紹下。
目錄
一、什么是金融產品經理?
首先,需要搞清楚兩個概念,“金融的產品經理”和“金融產品的經理”,
1.“金融的產品經理”:指的是互聯(lián)網的產品經理,主要就是指某一個互聯(lián)網產品的業(yè)務需求收集,產品需求文檔,原型設計,推動it開發(fā),業(yè)務驗收的流程;
2.“金融產品的經理”:指的是金融產品(基金、債券、理財),包括金融產品的引入,商務談判,合規(guī)推進,營銷支持,產品注銷等一系列流程。
在很多地方,這兩個崗位都叫“金融產品經理”,大家需要結合JD看看清楚。我在本文主要講的是第二類工作。
二、金融產品經理的日常工作
金融產品經理的日常工作主要分為幾大塊:
(一)產品引入:市場上大概6000多支基金產品,券商自然不可能都引入,一般會引入和自己聯(lián)系相對緊密的幾家基金公司的產品。
1、引入初選:產品經理首先基于經驗,先做第一道初選,篩選的邏輯一般是基金代銷分點、產品基本信息以及大佬之間的聯(lián)系緊密度。
2、引入精選:產品經理會協(xié)同買方投研團隊和產品營銷團隊,組織召開會議。投研團隊會出具更專業(yè)的產品評價,產品營銷團隊則從營銷的角度出具產品評價。這種會議一般每個月會開一次,確定一個優(yōu)選產品池;
(二)商務洽談:在敲定了要引入哪些產品后,產品經理就要和基金公司進行商務洽談,洽談嘛,無非就是爭取多一點的代銷分點,為公司爭取更多的利益;
(三)產品上線:完成了上述步驟,產品經理就要開展產品上線,需要經歷合規(guī)、法務等流程,當然產品經理自身也要對各種法律法規(guī)做到心中有數,保證產品上線的政策合規(guī);
(四)營銷支持:營銷團隊如果需要做一些產品宣講,產品經理就需要自己或者組織投研團隊做營銷支持路演,向客戶介紹產品,宣傳企業(yè)價值,總的來說,就是一句話,讓客戶買的舒心;
(五)產品日常管理:這塊工作也很瑣碎,比如產品結算、產品下架、產品池管理,還要應對基金公司對產品曝光量不足的投訴等等,總的來說,就是金融產品有任何問題,各方首先第一時間找到你,然后你負責出面處理;
三、金融產品經理的職業(yè)發(fā)展
那么金融產品經理的職業(yè)發(fā)展是怎樣的呢,我覺得可以從三個方面展開:
(一)從業(yè)建議:
從工作內容我們就能看出,金融產品經理需要從業(yè)人員有一定的組織協(xié)調能力,性格穩(wěn)健且能耐住氣。在這個過程中,產品經理可以收獲對整個行業(yè)的戰(zhàn)略認知,因為產品經理會和行業(yè)的各個環(huán)節(jié)的人打交道,這種經驗的累積是很有價值的。打個不恰當的比喻,產品研究員研究的是某個金融產品,而產品經理研究的是整個行業(yè)。
目前中國正在進入財富大資管時代,財富管理的概念越來越深入人心,因此在未來產品經理由于自身的定位優(yōu)勢,發(fā)展還是很有預期的。
(二)職業(yè)發(fā)展路徑:職業(yè)發(fā)展路徑相對清晰,產品經理->資產產品經理->產品區(qū)域總監(jiān)->產品部門的總經理。
(三)職業(yè)薪酬:工作5年的產品經理一般在50萬包,資深大概在70萬年包,大家可以依次類推;
四、書籍推薦
如果大家對這個行業(yè)很感興趣,我強烈安利華寶證券出品的《中國金融產品年度報告》,一般每年會出具一份報告,俗稱華寶紅寶書,可以有助于大家對金融產品有深入的了解。如有需要,也可以私信我,我這邊免費分享。
原創(chuàng)不易,請大家多多點贊關注哈。
一般來說是建議先去大平臺公募積累經驗,后期有了能力再去私募;公轉私容易,但私募轉公募就比較困難了,個人建議僅供參考
公募和私募的主要區(qū)別有以下幾點:
1、募集方式 公募,是通過公開發(fā)售來募集資金的; 私募,是通過非公開發(fā)售來募集資金的。法律嚴格規(guī)定,私募是不能公開宣傳來募集資金的,像我們經常在外看到那些滿大街張貼的宣傳產品的海報,都是違規(guī)的行為。
2、募集對象及門檻 公募,募集對象為廣大社會公眾,無人數限制,也無投資門檻。 私募,募集對象為少數的合格投資者,擁有300萬金融資產證明或最近三年50萬以上收入證明,而且每只基金都有人數上限,個人投資門檻在100萬以上的。
3、產品規(guī)模 公募,產品規(guī)模通常為幾億元,甚至百億級的,規(guī)模是較大的。 私募,相對公募來說就小的多,一般為幾千萬,或十幾億,但操作就更為靈活。
4、信息披露 公募,關于投資的標的,投資組合,產品凈值等都要求進行嚴格的披露。 私募,對以上這些無明確的要求,只對購買該產品的投資者進行適當的凈值披露,保密性就比較強。
5、投資限制 公募,無論是在投資品種、投資比例、投資與基金類型的匹配上都有較為嚴格的限制; 私募,投資方面相對來說就比較的靈活,可空倉也可滿倉,且可參與股票、股指期貨、商品期貨等多種金融品種的投資。
6、追求目標 公募,主要是靠收取“管理費”維持運作,旱澇保收。規(guī)模夠大,基金經理就很難賺錢,和投資者的利益不完全一致。 私募,基金經理主要是靠“業(yè)績提成”生存,與投資者共進退。投資者吃上飯了,管理人才能有粥喝。
不一定,還有第三方基金銷售公司可以當管理人。公募FOF型服務可關注眾祿的配置寶,眾祿是首批獲得基金獨立銷售機構牌照的金融公司。
二者的區(qū)別:1、資金來源不同:公募基金會可以向公眾募集資金;非公募基金會的基金來源于特定個人或組織的捐贈,不得向公眾募集資金。2、支出比例不同:公募基金會每年用于從事章程規(guī)定的公益事業(yè)支出,不得低于上一年總收入的70%;非公募基金會每年用于從事章程規(guī)定的公益事業(yè)支出,不得低于上一年基金余額的8%。
信托產品具有私募屬性,信托產品只能以非公開方式募集,不能進行公開營銷宣傳,且集合資金信托計劃有人數的限制;
公募基金和私募基金主要有以下區(qū)別:
一、公募基金的份額可以通過證券交易所等公開市場進行購買和贖回,私募基金的份額并不公開發(fā)行。
二、公募基金的投資期限沒有限制,投資者可以隨時贖回,靈活性更高。而私募基金通常有固定的投資期限和鎖定期。
三、公募基金的投資對象通常是大眾市場,而私募基金通常是非公開市場。
四、公募基金的管理費用一般比私募基金低。
ido是私募。IDO是英文Initial Digital assets Offering的縮寫,也是區(qū)塊鏈數字資產發(fā)行,源于股票市場公開發(fā)行(IPO)概念,用我們大白話說就是企業(yè)區(qū)塊鏈項目首次以資產數字化產生出來的區(qū)塊鏈數字資產,以產品錨定資產債券、眾籌方式募集的通用數字資產的行為。去中心化的募資方式不通過中介機構參與的。
投資理財購買基金常常遇到是買公募基金還是購買私募基金難以區(qū)分,簡而言之公募基金是指以公開方式向社會公眾投資者募集資金,是以證券為投資對象的證券投資基金,私募基金,是指以非公開方式向特定投資者募集資金,用以投資證券為對象的證券投資基金,公募是公款發(fā)行的,私募是不公開發(fā)行的。
1、公募基金與私募基金的募集方式不同:公募基金以公開的方式向社會公眾投資者募集基金,可以通過電視報刊、基金公司網站、銀行代售等方式公開發(fā)行,私募基金不能公開不行只能向特定的機構或個人發(fā)行。
2、私募基金在信息披露中公開投資項目,何時申購、贖回具體操作可以不公開,公募基金嚴格遵循信息披露制度,對投資標的、基金經理運作詳細情況在季報半年報、年報中都應詳細披露公開信息。
3、購買公募基金的門檻比較低一般1000元起步,有的基金公司100元起步,在交易日隨時可以贖回,私募基金投資門檻比較高,一般100萬起步,所以許多想購買私募基金的投資者只能望而卻步。
4、公募基金和私募基金的收益不同,私募基金波動大,盈虧自負,也可能收益非常高于基金經理管理有關系,公募基金收益有管理費和申購費、贖回費,與公募基金經理能力有關
銀行既不是公募,也不是私募。銀行是金融行業(yè)當中提供資金,借貸,存儲等專項服務的金融機構。有很多公募公司和私募公司會在銀行開設自己的管理賬戶,同時會聘用銀行作為自己產品的銷售代理商。因此銀行在其中起到的作用只是賬戶監(jiān)管和產品銷售。